当前位置:首页 > 安装案例 > 机房墙板现场安装图/视频
1985 年大约在 10 月间,高考落榜不久的我,从报纸上得知刚刚成立一年的工商银行,正在面向社会公开招干。高考成绩一定要达到 300 分以上这个报名条件,对我们这些距离大学之门仅仅一步之遥的重点中学毕业生来说,一切简直不在话下。
于是,正在补习苦海中煎熬的我,兴奋的扔下课本,喜迭迭的拿着高考成绩单跑到市中心南关十字跟前的工行兰州城关办事处报名。
我们这些刚出校门的小青年,懵懵懂懂,一点没有工作的概念,不知道银行是作啥子的,当然也不懂银行招干和企业招工的区别所在。记得新员工入行体检时,我们乘车路过东方红广场当时新落成的兰州地标建筑——统办二号楼,大家兴奋的直嚷嚷:以后我们要在这里上班了。这幢在一大片低矮灰暗楼房、平房反衬下犹如鹤立鸡群,镌刻着“中国银行”四个金光闪闪大字的气派大厦,是我们当时对银行的唯一印象,想当然的以为这就是今后我们要上班 的“银行”。全然不知道,此银行非彼银行也!更不知道以后要上这样的银行大楼,还要经历怎样漫长的路!
我很幸运,刚入行不久就调到了张掖路储蓄所这个“大网点”----位置好、储户多、余额大、业务忙。张掖路是兰州人家喻户晓的商业街,是“城心心”中最为繁华的黄金商圈。我们的网点就坐落在这个闹市区的中心位置,是一幢刚刚翻修一新的带有后院的二层小楼:一楼储蓄所,办理个人储蓄业务;二楼分理处,主办对公单位的会计、出纳业务。在周围灰头土脸的旧商店堆中,我们单位显得很有“腔调”(档次),即便是与自己行的许多网点相比也强得多。
记得去过我们城关办事处设在黄河北的一家老网点,尘土飞扬的马路、老旧的店面、灰不溜秋的柜台不说,最可笑的是外面还有半人多高的“胡矶墙”(土坯墙)围成的院子----这哪里像银行?活脱脱一个车马店啊!
我更幸运的是,正是在张掖路储蓄所这个“大网点”,赶上了工行电子化启程的大时代!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遇见对的“你”!
上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应用在发达国家已是方兴未 艾。而国内绝大多数银行网点还靠老算盘当家,社会上还在津津乐道地传诵着我们的老算盘,是怎样战胜“米国”的计算机的传奇神话。其时,工商银行敏锐地预见了计算机科技将在银行业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并前瞻性地制定了“科技兴行”战略,规划了长达 20年的远景发展蓝图。
我们张掖路储蓄所,在工总行大力推行电子化的总体战略布局中,作为兰州市乃至甘肃省首屈一指的窗口形象网点,以其显赫的地理位置,丝毫没有悬念的被省分行选定为首家实施电脑储蓄的试点网点!至此,我们被推到了甘肃工行电子化起步“排头兵”的位置----任重道远,舍我其谁!
那时候,电脑可是个稀罕物,不要说见过,好多人听都没有听过。我们当时使用的紫金 286 电脑,虽说是微机,却是一个个呆头呆脑的笨家伙。学会电脑储蓄,要连着过“三关”,真是“一山放过一山拦”啊。一要过打字关。那时汉字输入法只有笔划码,就是把10个数字键定义为相应笔划,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汉字,没多少门道,全靠一个字----练。整天拿着百家姓、报纸、书本猛敲猛打,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二要过操作关。把“一把算盘一支笔”的传统手工办理业务老办法搁在一边,从头学习全新的计算机操作新办法。从最简单的开、关机开始,直至熟练掌握电脑临柜的各种操作的过程、操作要领,才能顺利办理各项业务。三过结账关。刚上电脑头几年,网点一律是单点单机。每天不但每个柜员要保证自身账平款对,日终,网点的主机管理员还要负责全所轧账,打印相关报表,备份业务数据。如果账不 平,必须在当天处理停当,否则不但下不了班,第二天连开门营业都成问题。
由于我们在甘肃省是首家电脑储蓄网点,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干,多琢磨、多积累。假如慢慢的出现疑难问题,除了上级科学技术人员能给予一些技术方面的指导,剩下的,就要看你的啦!没有案例,没有流程,没有方案,没有人商量,必须要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有时候处理一个故障,还得用上计算机操作系统命令,相当于用英文编辑一个简短的计算机小指令,很有些难度,必须要有“两把刷子”。
在电脑储蓄开业前近一年的筹备期间,我们先后完成了“三大”关键节点工程,历经了多少困难、多少艰辛。一是设备大调试。从机房装修、线路敷设,到电脑主机、终端、打印机、 UPS 不间断电源等硬件设备的安装、调试,再到网络线路联通、测试等等,首先完成了科 技方面的软硬件建设和系统设备搭建工程。二是岗位大练兵。早在半年前就开始了全所大练兵。全体人员每天除了正常当班外,要利用一切时间练习汉字输入,熟悉微机操作方法,特别还要发现和培养主机管理员----电脑储蓄所的灵魂人物。虽说我们几个新进行的愣头青,和师傅们相比打算盘不行,写码字不行,点票子也不行。但是,脑瓜子灵光,接受能力强,手脚麻利,再加上有一点点英语基础的“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和模拟演练,上手很快,很快就冒尖成为电脑储蓄的“三手”:操作上的快手,账务核算的能手,疑难处理的高手。这样,主机管理员人选难题迎刃而解。
日后,也正是我们这帮年轻人,转战兰州市各大网点开 展“传、帮、带”,为许多大网点进行数据铺底,“手把手”的教电脑储蓄操作和结账方法,成为兰州工行电脑储蓄推广和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记忆最深的,是替当时甘肃省金融系统储蓄存款余额首家超亿元的“陇原第一所”工行兰州定西南路储蓄所(现为工行兰州东岗支行营业室)上机的情景,我们几十个日日夜夜连轴转,晚上马不停蹄,彻夜轮流上机进行手工账务数据铺底,白天还要一刻不停的辅导网点员工上机操作办理业务。不大的营业场地,储户挤得满满当当,柜台内外人声鼎沸,好不热闹,俨然一个大市场。其后,还是这几个年轻人,在我行后续局域网(小集中)、全省、全国联网(大联网)的科技大进军征途中,成为骨干和中坚力量!年轻的我们,不负韶华!在工行电子化进程中,我们被培养也参与培养,被造 就也积极造就。我们奉献了青春,奉献了汗水,更奉献了智慧。三是数据大铺底。简单地讲, 就是要把成千上万客户的手工底卡帐,一笔一笔敲进电脑,建立计算机的业务数据库。这项工作,因为网点白天一定要保持正常营业,所以主要靠晚上加班完成。这是一个痛苦和漫长的过程,非常熬人。为了尽量缩短工作进程,全所同事与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常常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大家更是整天整夜泡在所里。饿了,啃两口大饼;困了,在电脑机房防静电地板上找个角落铺几张报纸,盖上红丝绒盖机布打个盹眯一会。长时间、 大运动量的敲键盘动作,把手腕都打肿鼓起了大包,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停下来。后来才 知道这叫“腱鞘炎”,是因为手腕过度劳累所致。
1987 年 5 月 17 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们的储蓄所——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兰州市支行城关办事处张掖路储蓄所(现名称为工行兰州张掖路支行),在全省金融系统首家隆重开办电脑储蓄业务。这一天,我们的网点更加装扮一新,真是一幅俏模样啊:蓝宝石玻璃装潢的门头,白色和咖啡色墙砖套色铺贴的外墙面,宽敞的营业室配上水晶大吊灯和水磨石地面,铝合金与玻璃搭建的漂亮电脑机房,防静电地板,大落地玻璃橱窗……。当天一大早,我们储蓄所内外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闻讯而来的人们里三层、外三层,把网点围了个水泄不通。省市行领导来了,办事处领导来了,新闻媒体的记者也来了。来得最多的当然还是客户,有办业务的,也有凑热闹看电脑储蓄是怎么一回事的。我们一见这阵势,真有点慌了手脚,本来对电脑办理业务就没有实战经验,再加上机器不听话,老死机,急得大家满头大汗。我们可爱的所主任大姐脸涨得通红,她一边跑前跑后的忙碌着,一边忙不迭的安慰我们:今天顾客多、领导多、记者多,大家别紧张啊!一定别慌,要镇定奥!平常怎么练的,今天就怎么操作啊!我印象最深的,是外边一个壮汉子在一大堆排队的人群中不耐烦的大声嚷嚷:啥破电脑啥?还不如猪脑!他的牢骚话引来一片哄笑声。储户的心情可以 理解,办理速度慢,排队时间长,难免闹意见。好在我们早有应急预案,迅速启动“B 计划”, 人机并行办理业务。能电脑办就用电脑办,遇到死机和故障或是疑难杂症时就先用手工记账, 待班后再在电脑中补记账。就这样,在忙碌和喜悦中,我们顺利渡过了意义非凡的首个电脑储蓄营业日。我们的张掖路储蓄所,骄傲的翻开了甘肃金融系统电脑储蓄的历史新篇章 ----“陇原电脑第一所”诞生啦!
工行兰州张掖路支行计算机起步历程,就是工商银行奋 发图强、科技兴行的一个时代缩影。回望来路,工行人栉风沐雨,高歌一路。继上世纪八十 年代,在国内银行业率先开启计算机科技业务应用的革命性变革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一直骄傲的屹立在银行科技浪潮的潮头,以科学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断深化线上线下渠 道一体化融合建设,始终将提升客户体验放在首位,积极践行“金融让生活更美好”的现代金 融服务理念。
而今,工商银行再次率先实现了全行营业网点智能化服务全覆盖,并加速向打造智慧银行的新目标迈进。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伟大的改革开放时代,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工商银行的诞生、成长和壮大的历史,谱写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激昂乐章。
展望未来,工行人将继续阔步前行,奋力成就建成国际一流金融企业、建设世界金融强国的 光荣与梦想!
作者简介:陈岗,男,1985年入职工商银行,历任兰州分行渠道管理部副总经理、东岗支行纪委书记,现任兰州七里河支行纪委书记。多年来,兢兢业业,勤于职守。以梦为马,笔耕不辍,创作了《大地湾情怀》、《上海情怀》、《张掖放歌》等作品,希冀以彩风之翼,为美好的时光插上歌声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