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
原标题:共同缔造“融合脉”,开好基层治理“复合方”, 基层治理体制创新 社工课
西山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优化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为重点,探索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构建“村民委员会-湾组理事会-议事协商委员会-村民代表”自治体系,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红白理事会、治安委员会等自治组织功能,坚持“四议两公开”原则,践行“五民工作法”机制。
小桥村全面实施党组织与自治组织双向进入,形成横向互动、共同参与的自治格局。
梁新屋村通过成立议事协商委员会,健全四级自治体系,引领村民自治,村容村貌变化显著。
夯实“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楼栋议事组—居民中心户”架构,通过“社区居委会”吸纳各类力量;
月畔湾社区创新“三方联动”机制,继而探索建立“3+N”议事模式,解锁小区治理新密码。
将小区划分为“紧密型”物业小区、“松散型”无物业小区和“开放型”街巷村社三种类型,坚持党建引领,统筹小区党支部联合物业、业委会等力量,促进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
探索建立红色物业服务中心等专业化组织,成立31个“红色业委会”,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
桂花园社区成立“一米邻”红色物业服务中心,对无人管理小区提供日常保障性服务,对物业管理小区做监督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制定《社会组织创建提能方案》,探索“1+3+N”(“1”是街道党工委,“3”是群团组织、社工机构、社区的互动机制,“N”是各种不一样的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组织运作模式;
突出“五社联动”综合优势,围绕群众需求,引领推动多元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各社会组织依托街道打造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幸福食堂、老年大学等平台开展助餐助洁、康复保健、教育培训等“关爱银龄”活动助力老年人服务;
依托儿童之家、未成年人保护站等平台开展“情系留守”、“四点半课堂”等活动助力未成年人保护;
雷山社区将孵化的社团组织引导入驻“东坡颐养园”,完善送餐、助老、助残、健康、维修等服务,实现了场地、服务、监督的齐抓共管。
大力推进“益动西山”服务品牌建设,着眼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需要,打造各类社群亲自参加、各类组织亲自创意、各类群众亲身体验的街坊大联欢活动。
“益动西山 邻里嘉年华”以邻里活动为纽带,以居民满意为目标,共同缔造一个团结友爱、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
“益动西山 志愿服务嘉年华”激发全民参与志愿服务,见之于日常行为,形成互帮互助的热情仍继续高涨,并真正让“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益动西山 社彩缤纷”为社会组织提供展示平台,让大家享受视觉盛宴与家门口的志愿服务体验。
以“五社联动”为机制,打通社区资源链接路径,发动群众为“一小一老”特殊群体落实精准服务;
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四化工程,通过社区社会组织带动群众参与到环境整改治理行动中。
梁新屋村大兵志愿服务队、落驾坪社区红色管家、寒溪社区益起来暖心帮帮团等志愿服务队组织动员群众投身于环境卫生维护、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中,形成“我家门,我来扫;大家门,一起扫”的良好氛围。
依据“服务对象在哪里,群团组织就在哪里”的工作原则,街道制定《西山街道“比口碑 拼治理 开展共同缔造示范竞赛实施方案》;
明确群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工作要求,整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力量,着力构建“大群团”工作格局,坚持将“工青妇”的队伍建设在一线;
整合各村(股、社)服务阵地,推行阵地“共建共享”模式,将“未成年人之家”“妇女之家”等整合起来,建设“共享之家”;
打造居民群众娱乐、生活、议事等综合性平台,实际做到群团组织的队伍共建、阵地共用、活动共办,确保群团服务可持续开展。
雷山社区向日葵“亲子”小屋、寒溪社区“暖心”家园项目向辖区居民开放使用,为未成年人、妇女等群体打造“共享港湾”。
充分的发挥群团组织等部门的职能,在原有志愿队伍的基础上提能创建新队伍,链接整合政策资源、平台资源,将群众组织重点工作与基层治理充分融合。
街道残联、政法部门链接上级资源组建的 “有爱无碍”志愿队及“矛调小屋”充分发挥服务群众的功效;
街道妇联、共青团凝聚群众组织,组建巾帼巧娘志愿服务队、青春法槌志愿服务队,实施共同缔造项目;
主动请示市、区相关单位,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支持,全覆盖建设15个高品质党群服务中心,着力构建开放、集约、共享的高品质“15分钟服务圈”;
高配多功能室及日间照料、幸福食堂等便民场景,开放社区公共服务空间160个;
为居民提供书法、舞蹈、亲子活动、图书阅览等10余项休憩、娱乐公共服务,满足各年龄层次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积极对接组织、团委、妇联、残联、司法综治、退伍军人、卫计等部门单位资源,全力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体功能;
以“老年人活动中心”“红色驿站”“儿童之家”“退伍军人服务站”等空间共建,打造高品质室内空间,西山社区充分的发挥“红色合伙人”作用,吸收共建单位区供电公司入驻,让鄂州市第一个“红领驿站”落地西山社区。
利用物业闲散公共场所等,增设“网格驿站”“议事厅”等服务站点,开放“帮带办”服务渠道,破解社区“无人管事、无地说事、无章理事”的难题,推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发动辖区企业、个体商户等各类经济组织力量,拓展“钱、财、物”等资源来源,强化基层治理物质基础;
梁新屋的“厂村共建”为环境整改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鄂钢桥的“钢社共融之家”成为村企共融的紧密纽带,石山社区淘乐堡建立在辖区商家捐赠的废旧轮胎上。
小桥、七里界、梁新屋、华光“农耕文化”“硕果累累”;落驾坪社区、桂花园社区“楼栋文化”“彩绘街区”精彩纷呈。